您好,欢迎来到星网学术研究中心!

为什么说图书策划在图书出版中特别重要?

分类:   作者:   日期:2020年06月22日


一、关于图书


图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流感情,获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对于图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


1.图书的概念


关于图书的概念,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图书概念是:图书是系统的、内容完整连续的文献。事实上图书随着文献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扩展已经从文献中分离出来,它具有文献的一般特征。


我国宋代以前的图书其典型样式为竹简。后人用常“学富五车”来形容某人读书多、学问渊博。


我国宋代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活字印刷的普及,图书文献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扩大,其典型样式为线装竖版书。因为造价昂贵还不能普及。




近代的图书概念:是指书籍、期刊、报纸、图片等出版印刷品。


在中国古代,人们曾对“图书”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从图书的内容方面出发的就有:“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从图书形式上出发的则认为:“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显然,这些定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不可能对以后的发展作全面的概括。但上述定义已经正确地揭示了当时书籍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并且把“书”看作是一种特指概念,把它与原始的文字记录区别开来。经过了长达数千年演变,作为图书内容的知识范围扩大了,记述和表达的方法增多了,使用的物质载体和生产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多次的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图书的各种类型、著作方式、载体、书籍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方式。 所有这些,便促使人们对图书有了较系统而明确的认识。


图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对于“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工作”等概念来说,“图书”是广义的,泛指各种类型的读物,既包括甲骨文、金石拓片、手抄卷轴,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包括声像资料、缩微胶片(卷)、机读目录、各种电子读物等新技术产品;而在图书馆和情报所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又要把图书同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技术标准、视听资料、缩微制品、各种电子读物等既相提并论,又有所区别。在前者与后者有所区别的时候,图书所包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这是狭义的“图书”。


究竟什么是图书?当今通行的关于图书的定义是:“以传播为目的,以文字为主,图画、符号为辅,在文献载体上记录知识,并具有相当多篇幅和装订成卷、成册的书写物或印刷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图书是以传播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2.起源与演变过程


“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的。


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最早的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之际尤为流行,到两汉之际,简牍成为图书的代名词。简牍是指用毛笔在简和木牍上书写的文献的统称。简即竹简,为削制成的狭长竹片;犊即木犊,为削成的木片。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大都是通过简牍书记载下来的,秦始皇焚烧的书也都是简牍书。




众多的“简”通过绳索皮条编连成册称为“册”(也称为“策”)。简牍书是春秋战国到魏晋间使用最为广泛的图书形式。


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书体”,写字的方法为“书法”,“书”字还被作为动词,当“写”讲,如“罄竹难书”“奋笔疾书”“大书特书”等等。以后,“书”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如“书信”“文书”“刑书”“诏书”“盟书”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把一切文字记录都称作“书”了。例如文书、书信、诏书、盟书,虽然都带有“书”字,但已不包括在图书的范围之内。


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记事性质的,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检查参考,其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后人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这样,“图书”一词便取得了较新而又相对固定的意义。到后来,凡不以传播经验、传授知识、供人阅读为目的的文字记录就不算图书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文字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书籍”制度,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书”制度。于是,图书与档案就逐渐被区分开了。

3.图书的构成元素、特点与种类


从竹木简牍到今天的各类图书,不管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只要认真地加以考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下面这样几个要素:


(1)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表、图像符号; 

(2)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3)有承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4)由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工成方便携带易于保存的独立物品。


与其他出版物相比,图书的特点为:


(1)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

(2)有一定的信息容量;

(3)生产(出版)周期较长。


图书按学科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


我国的图书按文种划分为: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


图书按用途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


二、什么是图书策划


1.图书策划的概念


图书策划是指图书策划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图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谋划,并选取最优的组合策略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明显经济效益的出版行为。图书策划的内容包括:图书选题策划、图书制作策划和图书营销策划三个大的板块。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图书策划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在图书出版活动中产生,并最终回到出版过程中去,一方面指导图书出版活动,为图书出版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图书出版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深入和发展。


图书策划是图书出版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首先,图书策划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客观性,是对图书生命周期及其规律的客观反映;其次,图书策划又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能动地反映图书生命周期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根据图书出版工作的目的,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种反映,形成自己的认识,塑造出符合图书策划主体需要的客体。由此可见,成功的图书策划应该是客体事实判断和主体价值判断的完美结合,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图书策划是基于对图书生命周期本质和规律的能动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是源于出版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图书生命周期规律的概括和对出版实践经验的提炼。更具体地讲,就是图书策划主体在遵循图书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为实现编辑出版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优化图书出版工作的手段,是编辑宗旨、编辑思想的具体表现,即对整个图书出版活动或其中某些环节的工作目标、工作蓝图及其具体工作项目所进行的主动谋划和设计。


2.图书策划的目的


图书策划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是提高图书(包括单本书、丛书)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宣传出版社形象,即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一本影响大的图书不仅可以使图书,同时可以使出版社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如中信出版社原本规模不大曾面临关张,《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成功使中信出版社名声大振。再如“布老虎丛书”的策划成功,使春风文艺出版社广为人知。


第二,是扩大图书的发行量,增加图书的销量,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要实现图书的社会效益,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的发行量,提高图书的社会拥有量和覆盖面;拥有了市场占有和覆盖,图书良好的经济效益就有了保障。如果图书发行不出去,压在库里,没有更多的读者去读,社会效益从何谈起呢?要实现第二个目的,图书策划人必须想方设法使图书成为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发行量的畅销图书或者有持久发行量的常销图书。


提高图书的知名度目的是为了扩大图书的发行量,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和企业为增加产品的销售通过广告宣传企业和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对于图书选题策划而言,首要的是图书的政治导向和社会影响,也就是社会效益。


3.图书策划的核心问题


图书策划的核心问题是精心设计与谋划。所谓的图书策划与例行、日常的出版行为的最大区别也在这里。图书策划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强调的是事先的设计,或谋略,结果是创意行为、创新行为。图书策划既不同于传统的方法,也不同于惯常使用的方法。当然,这需要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和组织,比如准确地对图书市场甚至对社会生活趋势做出判断。


三、图书策划的理论解读


1.策划主体和策划方法


策划主体的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往往体现为一定水准的策划方法,特定的策划方法反映了策划主体的综合素质。


所谓图书策划主体,是指图书策划中的行为主体。图书策划是与策划主体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主体的特性,也就派生出策划生成物的特性,体现为策划行为的一定功效,最能体现和发挥图书策划人智慧和能力的就是图书策划。


图书策划是图书出版的高级形态、智力形态,是以对图书的策划来实现积累文化、传承文明。一个好的策划,就是一座丰碑。倡导策划,就是加大出版工作中的职业化成分,提升编辑工作的劳动高度和智能含量。


事实上,图书策划是一种生产力、一种文化生产力。策划主体的一切策划行动,都要着眼于文化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图书策划是策划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主动设计工作方向和工作项目,确定行动目标。方法是策划主体创新性思想的具体运作形式。正确的策划方法体现了策划主体对客观规律所独具的能动反映和本质认识,决定于主体的自身素质,也来自于主体的工作实践、学术考察和市场调研。


归根结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策划方法的正确运用和不断改善,必须建立在充分关注和积极适应出版事业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一客观现实基础之上。


2.微观策划和宏观策划


所谓微观策划,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图书策划人的工作运思;二是指具体图书,包括图书的内容、封面、版式等的策划。微观策划需要专门家,钻研越深刻,策划成效就越具体、越生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缜密而科学的分工造就着成功的微观策划。


对于一个出版企业而言,所谓宏观策划,是整个企业发展方向、出书结构、资源配置的总体策划。它既是一种围绕出版优势和选题特色的出版布局设计,又是充分展示编辑优势的资源合理配置。宏观策划是一种大的思路,覆盖宽广,影响深远,在时间上具有一定持久性。


宏观策划统帅和指导微观策划,常常把微观策划作为一个子系统来处理。微观策划的活力和张力,来源于宏观策划高屋建瓴式的引领和指导。当然,从宏观角度看,只有充分激发和保护微观活力,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宏观策划统领下的各个微观策划是互为相长的。各个微观策划既有各自独创性的发挥,又总体上服从和服务于宏观策划。通过微观层与宏观层的科学定位和准确运作,编辑策划的最佳效能才能最终实现。


在图书策划中,微观策划是宏观策划的基础,宏观策划是微观策划的指导。

3.策划客观性和策划能动性


在图书策划中,策划客观性的本质是规范,是事物有限性的生动体现;策划能动性的本质是解放,是事物无限性的具体张扬。客观性规范能动性,能动性实现客观性。


图书策划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社会意识活动。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因此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图书策划具有不可置疑的客观性。任何图书策划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图书策划从属于一定的社会规范。所有图书策划只能是与社会规范相适应、满足于策划目的的主观意图。策划目的是具体和有限的。因此,图书策划也是有界和有限的。不是毫无目的的,不是万能和万向的。这种有界和有限,是图书策划的根本属性。


图书策划既要有一定的学术依凭,又要在一定的出版专业分工范围之内运思。图书策划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科学性可言的行为。只有遵循出版客观规律,图书策划的优势才能得以显现,图书策划的功效才会真正体现。因此,策划图书强调思路要开阔,看问题要全面,涉猎要广泛,思维形式要开放,但这些是有界区的。图书策划不是胡乱思想,不是凭空臆造。


图书策划是一种主体行为,它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下产生策划客体。在图书策划过程中,主体素质和行为对策划产物的质量具有根本性影响。策划人主观能动性在图书策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精神产品的质量。


策划工作是一种具有较大弹性系数的智力支出。一个选题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一个科学闪光的策划思想,可以由某人有感而发,但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就会无法生发和形成。


通过图书策划,策划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可以完美地得到体现,从而能够形成充分反映事物真、善、美特质的优秀精神产品。人的能动性,在策划工作中也是无限的,是需要充分激发和解放的。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掌握和运用图书策划规律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策划人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因此,策划人在客观环境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十分重视并努力激发和解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四、图书策划的意义


图书策划之所以重要,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图书策划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早已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过剩经济。2014年,全国年出版新书12万种左右,加上重版书,每年共出版图书20余万种。图书竞争经历了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和品牌竞争,竞争水平不断升级。激烈的竞争迫切要求图书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即要求出版社走创新之路。谁在创新能力上做足文章,谁就能很快发展起来。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图书策划的质量。


2.图书策划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客观要求


品牌意味着无形资产和高附加值,一个产品的品牌反映的是市场心理的追求。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的经营业已由单纯的产品经营为主转向品牌经营为主。品牌经营不仅可以为出版社树立读者喜爱、社会认可的形象,而且可以使品牌图书深深地植根于读者的脑海中,使出版社的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等成为可能,从而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全新的经营方式。


品牌的长远发展依靠创新。在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持续、稳定的创新,出版社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品牌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能使出版社及其品牌有所发展、有所进步。策划人要追求品牌效益,就要积极主动地调研市场,明确本社优势,全面把握目标读者群的需求变化,周密细致地进行策划。品牌经营和品牌创新只能靠策划,舍此别无他途。


3.图书策划是出版产品加速更新的紧迫要求


当今社会,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图书策划在图书生命周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日益突出。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没有图书策划无关紧要的话,那么在图书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的今天,图书策划像出版社的生命一样重要,是出版社生存立足和发展之本。一个出版社的兴旺发达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一项是其图书策划的能力。换句话说,出版社事业发展与其策划能力是成正比的。或者说,出版社命运所系,在于策划。缺少或者没有了策划,这个出版社就如无水之鱼,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不要说事业发展如何,恐怕连维持生存都难,事业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最后走到末路。


纵观当今的中国的出版业,那些弄潮书业的出版社,没有一个不是格外重视图书出版的全程策划而在图书市场稳稳当当站住脚的。反过来讲,凡是事业不兴、人心不振、业绩平平而艰难度日的出版社,除了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当属策划能力不强,其对图书出版策划的重视程度和策划能力都会存在问题。


五、图书策划的本质


策划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含义就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美国创新思维专家迈克尔·米哈尔科在其著作《创新精神》中提出,要学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思考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发现你没有寻找的东西”。


策划需要创新。图书的创新当然并不单指图书内容本身。不重复是指在题材的定位、选题的角度、封面的设计、版式的风格、宣传的策略等诸方面不因循守旧,并且不断超越自我。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一定要避免走“同质化”的路子。


创新有内容的创新,也有形式上的创新。


概括起来,图书策划在图书出版中的作用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保证出版社有优质选题,为选题确定后其他出版程序奠定基础。

二是,可以为出版社造就更多的畅销书、常销书。

三是,可以创立出版社品牌形象和提高图书知名度。

四是,保证出版社的图书发行比较顺畅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充满创意的选题哪里找?


靠策划。


策划自选题的筹划始,策划比一般性提出选题,其文化内涵更深厚:


第一,使选题更具有创意;

第二,它是一种分析,一种设计。


它不仅仅是灵机一动、蜻蜓点水想到一个题目,而是要对这个题目有精心的设计、独到的分析、巧妙的安排、周密的规划。简而言之,它比一般性的提出选题有更强烈的思想性、现实性、重要性、主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是一种思想的输出,它不仅仅是学术头脑、经营意识、敏锐目光的简单反映,而是一切综合的、全面的主体性发挥,是潜能的开发。


策划首先是思想的过程。如果说出版人的责任不在于他本人发现了什么伟大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他的努力,为人们架起通往真理的云梯,那么图书策划则是搭建理想云梯的最有效途径。出版人的策划意识,不只是技术问题,仅凭技术眼光看不到前途,策划解决选择何种目标,技术解决实现目标的手段。策划者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或者说是正在思想着的人。


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

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微信号:
长按复制添加编辑老师微信
去微信 >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 ,打开微信粘贴搜索添加即可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