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网学术研究中心!

小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分类:   作者:   日期:2020年06月16日


一、有利于增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切身体验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敢于面对老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及时捕捉敏感问题,深入提炼价值问题。二是增强分析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会使用专业领域的话语系统,基本能够运用概念、定义、原理去解释和说明事件和现象,并对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能做出初步的解释、比较和推论,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了解有数。三是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的过程。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洞察能力、评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课题研究,有利于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一是教育洞察力,即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本质把握、深层次认识、理性判断的能力;二是教育评判力,即教师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分析评价的能力;三是教育创新力,即教师改善教育实践及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和核心。一种新观念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研究者的教育视野,提升研究者的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形成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新标尺,激发创新热情,付诸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

三、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由教育者向反思者、研究者、成功者的提升

教师实施小课题研究始于“实践的困境”,其研究过程是思维活动贯穿始终的过程,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使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尝试改变自己工作方式,使自己逐步成为反思者。二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小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教师实际,促使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研究:备课是一种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性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性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能力,真正体现“教师即研究者”,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三是让教师成为成功者。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逐渐学会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追寻幸福,体验到职业的尊严,激发对研究的热爱和创造的热情。



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

或打开微信搜索编辑老师微信号添加:

微信号:
长按复制添加编辑老师微信
去微信 >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 ,打开微信粘贴搜索添加即可
取消 确定